陕西裕隆祥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陕西裕隆祥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陕西裕隆祥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 企业文化 > 调岗降薪15个典型案例(各地区判例)

企业文化

News

调岗降薪15个典型案例(各地区判例)

更新时间: 2024-04-12 11:21:56  查看次数: 540    
1、广东高院2022年度十大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四【裁判要旨】用人单位合理调岗属依法行使用工自主权。【基本案情】江某于2019812日入职某汽车公司,工作岗位为市场部前台文员。20211021日,汽车公司发出通告:公司目前因市场原因客流下滑,为了优化公司架构,调整江某为客服招揽专员。江某不服从调岗安排,拒不到岗。汽车公司此后多次通知江某,其原岗位已经撤销并入金融专员岗位,要求江某到新岗位上班。2021125日,汽车公司向江某发出通知,称其无故连续旷工3日以上,视为自动离职处理,且无任何补偿费。2022128日,江某请求汽车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15000元。【裁判结果】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江某原工作岗位已被撤销,汽车公司有必要对江某的岗位作出调整。汽车公司将江某调整为客服招揽专员,薪酬待遇亦不低于调岗前,虽然工作地点有变动,但距离仍在正常范围内,属合理调岗。江某拒不服从调岗安排并连续旷工,汽车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合法,无需向江某支付赔偿金。【典型意义】用人单位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调岗不具有侮辱性和惩罚性,且工资待遇与之前岗位相当,劳动者应当服从。本案依法保护用人单位正当的用工自主权,保障生产经营的有序开展。2、天津高院2022年度八大劳动争议典型案例二【裁判要旨】用人单位不合理调岗导致劳动者离职,用人单位应当对其赔偿。【基本案情】张某系某医院经营主任,某日,该某医院向张某发出调岗通知书,将张某工作岗位变更为经营主任助理,并要求张某次日到人力资源部报到。张某对调岗决定不予认可且未到新岗位报到。后,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在与张某微信聊天中称经公司领导研究决定张某回到原岗位工作,同日该经理又通过微信向张某发送某医院出具的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以张某未按照调岗通知书要求到指定岗位报到且连续旷工为由,决定与张某解除劳动关系。张某申请劳动仲裁,请求某医院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等,仲裁委未予受理其请求,张某遂起诉至法院。【裁判结果】法院生效裁判认为,某医院将张某职位明显降低,属于对其工作岗位的不利调整,应对调岗决定的合法性、合理性予以证明。在该医院未提交充足证据证明其对于张某岗位的调整系基于公司经营发展需要或张某工作成绩无法达到公司要求等原因的前提下,结合该某医院人力资源部门经理与张某的微信聊天记录,与该医院同一天出具的矛盾决议,认定某医院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判决该医院支付张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典型意义】本案系用人单位单方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的典型案例。企业基于自身生产经营需要,对内部组织架构、人员工作岗位进行调整是提高生产效率、培养储备人才、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用人单位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时,应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充分保障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为企业提供良好营商环境,也要对岗位调整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防止企业滥用管理权,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3、山东高院2021-2022年度十大劳动争议典型案例三【裁判要旨】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合理合法行使用工自主权,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的,应受法律保护。【基本案情】韩某在某燃化公司从事油品改质主操岗位工作。20204月,某燃化公司因不再从事炼油业务,撤销了油品改质主操岗位。20207月,某燃化公司制定《员工安置方案》并经工会审议表决通过,方案规定经与员工协商一致完成内部转岗,在职工薪酬待遇、社保等方面做到不损害职工利益。20218月,因韩某不同意在转岗协议上签字,公司对韩某进行集中培训,韩某被考核为不合格。2021830日,韩某向某燃化公司邮寄送达《被迫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以公司未与其协商一致单方面调岗降薪为由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因案涉争议,韩某诉请某燃化公司向其支付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裁判结果】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某燃化公司因国家能源政策调整等原因,撤销了韩某所在的岗位。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公司制定并经工会表决通过了《员工安置方案》,已向全体员工公示,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本案的依据。企业确因生产经营需要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是企业用工自主权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必须的,劳动者应对企业合理调岗予以配合。某燃化公司因政策调整,将韩某调整至其他岗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条件未作不利变更,韩某有服从安排的义务。因韩某拒不签署调岗协议,公司依法进行岗前培训具有合理性。韩某在培训不合格后,以公司未与其协商一致单方面调岗为由向公司发出《被迫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不符合劳动者被迫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形,某燃化公司无需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典型意义】企业因经营业务范围发生变化而对部分劳动者的岗位进行调整,该调整符合必要性、合理性与正当性的判断标准,且通过工会审议通过,应认定企业系合理合法地行使用工自主权,劳动者应予以配合。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方能变更劳动合同的约定,但不能因此否定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劳动者的劳动权与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均受法律保护,二者不可偏废。劳动者对用人单位合理调岗不予配合,以被迫解除劳动合同为由主张经济补偿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4、重庆二中院2022年度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二【裁判要旨】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工作岗位、工作地点等劳动合同主要条款缺乏恰当性、合理性,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属不当行使用工自主权,应当认定用人单位的调岗行为不当。劳动者因此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诉请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应予支持。【基本案情】202161日,吴某与某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吴某工作地点为重庆市巫山县,用工单位可根据经营需要或吴某工作能力变更其工作岗位和工作地点。后某人力资源公司派遣吴某至某房地产公司巫山项目部工作。2022223日,某房地产公司在未与吴某就调整工作岗位的地点距离、通勤便利程度等内容进行事先沟通,亦未就是否提供交通工具、增加交通补贴等事项与吴某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通知吴某于次日至四川省达州市某项目部工作。吴某以某房地产公司未事先沟通协商、强行变更工作地点等为由不同意该工作安排。某房地产公司要求吴某必须执行。吴某未前往四川省达州市某项目部工作,于同年3月分别向某房地产公司、某人力资源公司发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吴某经仲裁后提起诉讼,要求某房地产公司、某人力资源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法院裁判】吴某与某人力资源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用工单位可根据经营需要或吴某工作能力变更其工作岗位和工作地点,但不能因此认定用工单位某房地产公司可以随意调整吴某的工作岗位、工作地点,某房地产公司调整吴某工作岗位、工作地点仍需具有恰当性、合理性。某房地产公司在未与吴某沟通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单方调整吴某工作岗位、工作地点,且要求吴某无条件服从工作安排,不仅对吴某工作、生活带来严重不便,亦严重损害吴某合法权益,缺乏恰当性、合理性,属不当行使用工自主权,应当认定某房地产公司的调岗行为不当。某人力公司作为用人单位同意用工单位某房地产公司对吴某的调岗行为。吴某迫于不当调岗行为与某人力资源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属于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法定情形。5、重庆三中院2022年度十大劳动争议典型案例三【裁判要旨】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不执行调岗安排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但调岗行为未与劳动者充分协商,也未能证明其合理合法性的,构成违法解除【基本案情】张某与重庆某农业发展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张某担任人事行政岗位,之后张某被任命为业务部经理。因经营困难,重庆某农业公司决定撤销业务部,将张某变更为前销部经理,因前销部接待人员只有一名员工,张某实际承接了接待工作且还需进行客房清洁工作。张某认为与其之前的工作性质完全不同而提出异议,重庆某农业发展公司安排张某到餐饮部当服务员,从事蔬菜种植工作,张某以调岗安排不合理拒绝后,重庆某农业发展公司提出让张某去竞聘经理一职,但竞聘的岗位本身已有人任职,重庆某农业发展公司已无法提供与张某签订劳动合同载明的人事行政岗位。张某对公司的调岗安排提出三次异议后,公司以张某不执行公司安排的工作任务为由,解除了与张某的劳动合同,并拒绝支付经济补偿金。张某提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委裁决重庆某农业发展公司支付张某经济补偿金,重庆某农业发展公司不服裁决遂诉至法院。【裁判结果】涪陵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劳动合同,张某的工作岗位为人事行政,此后张某被任命为业务部经理,重庆某农业发展公司撤销了业务部后,将张某任命为前销部经理,之后又拟调整张某至餐饮部从事服务员工作以及蔬菜种植工作,上述两个岗位均非管理岗,且与此前张某的工作内容大相径庭。在张某拒绝后,重庆某农业发展公司又要求张某竞聘农林工程部经理和百业兴经理岗位,但该两个岗位本身有人任职,重庆某农业发展公司实际已经无法为张某提供与此前工作内容近似的岗位,亦无法为其提供劳动合同载明的人事行政岗位,张某以调动不合理为由拒绝调岗具有合理性。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遂判决重庆某农业发展公司向张某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68089元。宣判后,重庆某农业发展公司不服判决,提起上诉。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典型意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行使调岗权应当符合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并且符合用人单位生产经营的客观需要。用人单位行使自主管理权,合理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不仅有利于维护用人单位发展,也有利于劳动关系稳定。本案中,重庆某农业发展公司对张某进行跨劳动合同约定的职业性质调岗,此调岗行为未与劳动者充分协商,也未能证明其合理合法性,法院以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判决其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厘清了企业自主经营权的行为边界,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促进区域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了司法保障。6、重庆三中院2022年度十大劳动争议典型案例五【裁判要旨】用人单位不能通过看似合理但实际却违法的单方面变更工作地点、工作形式、降低待遇等方式排除劳动者权利。违法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且用人单位不能以此解除劳动合同,否则将承担经济赔偿等责任。【基本案情】20201015日,王某某与重庆某互联网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书》。20211214日,该公司称因王某某不接受去新公司工作,故通知王某某前往公司二楼办公,并变更其管理人。后该公司以其工作不饱和为由要求王某某临时支援开州的市场拓展等工作,但未明确说明临时支援的时间。20211216日,张某某安排王某某到开州出差,王某某未予同意。后该公司称王某某多次无理拒绝公司临时安排的工作任务,故决定与其解除劳动关系。20211229日,王某某申请劳动仲裁,请求该公司支付赔偿金。后劳动仲裁委作出仲裁裁决,支持王某某仲裁请求。该公司不服该裁决,遂起诉至法院。【裁判结果】垫江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重庆某互联网公司虽称系临时性安排王某某支援销售部工作,但实质是变相调整王某某的工作岗位,变更王某某的工作内容,因未协商一致,王某某有权拒绝。该公司以此为由解除与王某某的劳动关系,不符合法律规定。遂判决该公司支付王某某相应赔偿金。宣判后,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典型意义】随着用人单位对劳动法律法规等认识的逐渐加强,用人单位在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方法上越来越多样也越来越隐蔽,导致劳资关系的愈发紧张。本案是司法保护劳动者并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的生动实践。通过本案的审理,提醒用人单位的同时也告知劳动者用人单位不能通过看似合理但实际却违法的单方面变更工作地点、工作形式、降低待遇等方式排除劳动者权利。违法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且用人单位不能以此解除劳动合同,否则将承担经济赔偿等责任。7、徐州中院2022年度八大劳动争议典型案例一【裁判要旨】用人单位非善意调岗,导致劳动者辞职的,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基本案情】刘某于2008年入职某房地产公司,双方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2021年,该公司通知刘某需要调整其岗位,提供现场负责、保安、保洁三个岗位可供选择,支付最低生活保障2000/月,如不愿意干,可以辞职,财务结清工资,如旷工一天扣三天工资,连续旷工三天,按开除处理。次日起,刘某未再到某房地产公司上班。刘某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审结后刘某诉至法院。【裁判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某房地产公司的岗位调整行为违背了法律所要求的合理性原则,造成刘某辞职,应当视为推定解雇,也就是刘某被迫辞职,该公司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法官说法】用人单位有权根据自身生产经营需要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和薪酬标准,但不得滥用权利损害劳动者利益。若用人单位为逃避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法律责任,不主动提出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而是变相的、非善意的进行调岗,导致劳动者被迫离职。此种情形虽然并非由用人单位主动解除劳动合同,但是本质是用人单位滥用其企业调岗权,迫使劳动者离职,应视为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8、淮纺中院2022年度十大劳动争议典型案例五【裁判要旨】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劳动地点,并以劳动者不到岗为由解除劳动关系,构成违法解除。【基本案情】20123月,单某与山东某石油公司于2012415日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约定单某入职某加油二站,从事加油员工作。加油二站于20193月停止营业,后山东某石油公司通知单某到某加油七站工作,但单某以离家太远为由予以拒绝。因单某未按时到岗,20191113日,山东某石油公司向单某送达限期上班通知书,但单某仍未到某加油七站上班,山东某石油公司遂以单某旷工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向单某寄送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单某遂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山东某石油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仲裁委员会裁决后,山东某石油公司不服,向法院起诉。【裁判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单某与山东某石油公司通过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形成了劳动关系。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双方应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和法律的规定,积极履行各自义务,维护劳动关系的正常存续。山东某石油公司因经营需要将其加油二站停止营业,通知单某到加油七站工作,二者相距五十公里,应视为对双方之间的劳动合同主要履行内容的变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本案中,山东某石油公司在未与单某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变更工作地址,在单某明确表示不接受该工作安排的情况下,以旷工为由解除与单某之间的劳动关系应认定为违法解除,应支付赔偿金。【典型意义】工作地点属于劳动合同中双方约定的内容,工作地点关系到劳动者的薪资收入、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劳动者的就业选择。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单方变更工作地点,需要对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和劳动者就业安定权进行平衡。如果劳动者在工作地点变更问题上无法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导致劳动合同被解除,应结合案件实际,合理限制用人单位随意使用劳动者过错解除权,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合同的,应当支付赔偿金。9常州中院2022年度十大劳动争议典型案例二用人单位怠于行使合同解除权,应承担经济补偿支付义务【裁判要旨】用人单位搬迁新址致使劳动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均不愿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时,应视为劳动合同系用人单位原因导致解除,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简要案情】 2016919日,薛某入职某科技公司从事操作工工作。因某科技公司厂址由新北区搬至金坛区儒林镇,两地相距近60公里,薛某明确提出不愿去新厂址上班,并自20211012日起未提供劳动,某科技公司则要求薛某提交书面辞职申请。其后,薛某要求某科技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法院认为,某科技公司从本市新北区搬迁至金坛区儒林镇,两地相距较远,已超过一般人的通勤距离。某科技公司与劳动者就劳动合同的履行协商不成后并未作出解除劳动关系的决定,而是要求薛某自行提出辞职,薛某既不提供劳动亦不提出离职,双方形成劳动合同履行的僵局。此时,薛某与某科技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应视为实际无法履行而解除,且系用人单位原因所致,薛某要求给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的请求应予支持。【典型意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且与劳动者协商不成后,可以选择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在因客观情况致使合同不能继续履行时,法律基于公平原则将合同解除权配置于用人单位,而对劳动者权益损失则以经济补偿方式予以平衡。当用人单位怠于行使合同的法定解除权,形成劳动合同僵局时,用人单位作为劳动法义务的主要承担者,《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法定解除权的享有者,应当对破解僵局承担更多责任。用人单位搬迁新址致使劳动合同不能继续履行属于情势变更,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均不明确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时,应当参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规定,视劳动合同因实际无法履行而解除,且系用人单位原因所致,用人单位仍应
top